2014年9月26日 \ 26 September 2014
中国 北京 新世纪日航饭店\ Hotel Nikko New Century Beijing, China
最新动态-可穿戴设备将颠覆我们的生活

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18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世界运载量为1.119亿部。随着全球可穿戴设备兴起,中国可穿戴设备迎来高速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表明,去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500万部,预计2015年将超过4000万部。对此,世界领先的工程技术组织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会士刘儿兀博士表示:“中国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可观,2014年可能会有大量的可穿戴的设备面世,焦点仍然集中在娱乐、运动以及一些医疗类的设备上。”

 

“随着智能手机所带来的新鲜感开始逐渐消退,将来是否有更新更有趣的电子产品取代手机的地位?我认为可穿戴设备具有这种潜力。” 刘儿兀教授认为。“它除了帮助我们认识自身外,还能让我们认识到更多更广的物理世界。它会比手机更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改变是颠覆性的。

 

据刘教授介绍,目前各种数字设备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给可穿戴设备的设计和推广创造了良好的人群环境。可穿戴设备将通过语音识别、眼球追踪、骨传导技术、低功耗和能源技术、裸眼3D技术、高速无线、人体芯片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八大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

 

刘教授认为医疗领域将会是可穿戴设备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他说:“可穿戴设备是跟人的身体直接接触的,它能接触到人体的各种信息。如果可穿戴设备将这些信息联网,再将他们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相结合,它带来的潜在的创新应用会非常可观。相比于偏娱乐性质的可穿戴设备,医疗领域的可穿戴设备更加实用,也更有价值。”

 

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目前面临的挑战,刘儿兀博士表示:“医疗领域最具应用前景,但是由于需要和传统医疗结合,并且涉及到联网,这在中国面临的技术门槛会比较高,也会遇到固有的医疗理念的阻碍。不过就可穿戴设备的整个产业而言,2014年电池和电源方面将会有迅猛的发展,这将大大促进可穿戴设备的研发。”

 

今年9月26日,2014年IET国际健康科技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和各机构代表将共同探讨健康医疗领域的科技发展和应用前景。

 

刘儿兀博士是IET会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在通信领域从事研发近20年,研究方向包括物联网、高穿透通信技术、复杂网络、无线传感网、车联网、异构网络、协作通信、无线资源管理等无线通信网络领域热点的研究技术,拥有国内外发明专利30多项。刘博士曾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国际国内研究课题,负责搭建过基于OPNET的企业级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仿真平台,开发出国内首个穿透300米岩层/煤层/地层的无线穿地通信设备等。